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传承>正文

湖州丝绸千年技艺焕新颜:非遗辑里湖丝携手现代设计,重现钱山漾古法织造‌

时间:2023-10-18作者:晓晓阅读:129分类:文化传承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为核心,推出一系列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高端丝绸产品,并成功复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古代丝织品工艺,重塑“丝绸之府”的文化内核与产业竞争力。

  传统非遗技艺的现代化转身

  “辑里湖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其制作技艺包含煮茧、取丝、卷绕等繁复工序,以“细、圆、匀、坚、白、净、柔、韧”八大特点闻名,曾获1851年伦敦世博会金奖‌。为突破传统工艺的局限,当地非遗传承人顾明琪团队与时尚设计师合作,推出限量款丝绸服饰与家居艺术品。例如,采用古法缫丝技艺制作的“莲心丝”系列,以单丝长度达1400米、可承重8枚铜钱的特性,融入现代提花与染色技术,打造出兼具东方美学与实用性的高端产品‌。

  南浔古镇的“辑里湖丝展示馆”还设立了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亲手参与缫丝车操作,感受“与时间赛跑”的传统技艺魅力‌。

  钱山漾遗址工艺复原:连接千年丝绸文明

  作为中国丝绸文化发源地之一,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绢片证实了当地4700余年的丝绸织造史‌。近期,考古团队与非遗传承人联合攻关,成功复原遗址中“新石器时代绢片”的织造工艺。通过比对辑里湖丝“柔韧洁白”的特性与古法染色技术,复刻出与原品质感高度相似的丝织品,为研究古代丝绸技艺提供了实物范本‌。

  这一成果不仅被纳入湖州丝绸博物馆的常设展,还衍生出“古韵新织”文创系列,如仿古纹样丝巾、手工刺绣屏风等,将历史符号转化为当代文化消费品‌。

  强化“丝绸之府”品牌,构建产业生态链

  湖州以“辑里湖丝”为支点,推动“非遗+科技”跨界融合。例如,中国科学院团队利用辑里湖丝的天然蛋白纤维特性,研发出可降解医用材料,拓展了丝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同时,当地政府联合高校开设蚕桑研学课程,聘请顾明琪等传承人担任导师,培养年轻一代工匠‌。

  南浔区文化部门负责人表示:“从非遗保护到产业创新,湖州正以‘一根丝’串联起文化传承、科技赋能与消费升级,让‘丝绸之府’的金字招牌历久弥新。”

2.png

  结语‌

  从辑里村的传统丝灶到国际T台的时尚秀场,从钱山漾的远古绢片到现代实验室的创新材料,湖州丝绸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书写“一根丝”的千年传奇。这一历程不仅是对非遗技艺的活化保护,更是对中华文明基因的当代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