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新闻>正文

湖州三条公路入选全国美丽公路榜单 打造乡村振兴新名片

时间:2025-05-18作者:湖州新闻网阅读:8分类:本地新闻

  

  近日,湖州市在公路建设领域再传捷报。中国公路学会公布的2025年度美丽公路项目名单中,湖州市安吉县黄双线、南浔区墙莫“樱”悦公路双双入选;同时,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的浙江省首批“十大最美农村路”名单中,湖州市环太湖公路(长兴、吴兴段)也赫然在列。这三条公路的获奖,不仅为湖州增添了“国字号”金名片,更标志着湖州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上已走在全国前列。

  绿水青山间的诗意走廊:黄双线与樱悦公路

  安吉县黄双线蜿蜒于竹海与茶园之间,全长约23公里,被誉为“浙北最美生态走廊”。这条公路以“四季皆景”著称: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荫如盖,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雾凇晶莹。其建设充分遵循生态保护原则,采用低干扰施工技术,桥梁墩柱采用仿竹节设计,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当地村民形容:“以前出村要绕盘山土路两小时,现在半小时直达县城,连车载导航的语音都变得轻快了。”

  南浔区墙莫“樱”悦公路则另有一番风情。这条全长12.8公里的道路两侧栽种了5000余株染井吉野樱,每年三月形成“樱花隧道”奇观。设计团队创新性地将樱花种植与排水系统结合,树池采用透水混凝土,既美观又解决了雨季积水问题。公路还串联起双林古镇、莫蓉生态园等景点,带动沿线农家乐收入同比增长40%,被游客称为“长三角最短却最甜蜜的自驾路线”。

  环太湖公路:一条路的区域经济赋能样本

  作为全国唯一实现跨省协同管理的环湖公路,环太湖公路(长兴、吴兴段)的获奖更具战略意义。这条全长56公里的滨湖公路,如同一条银链串起太湖溇港、渔人码头等15个特色节点。其建设突破了行政壁垒,苏浙两省统一了路面标准、标识系统和智慧管理平台,使得货车通行效率提升30%,旅游大巴周转率提高25%。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产业带动。公路沿线已集聚23家精品民宿、8个文创产业园,去年吸引沪苏游客超120万人次。长兴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每公里公路投资带来约800万元的年旅游收益,相当于在太湖边种下了‘摇钱树’。”公路还设置了12处新能源补给站和5G全覆盖的智慧休息区,货车司机王师傅感叹:“充电时能VR游览太湖十景,等待时间再也不难熬了。”

  美丽公路背后的湖州模式

  这些荣誉的取得绝非偶然。湖州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早在2018年就首创了“农村公路+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模式。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数据显示,近三年累计投入38亿元用于农村公路改造,相当于给每平方公里土地铺设了1.2公里高品质道路。在安吉县,黄双线配套建设的冷链物流专线,让高山蔬菜运输损耗率从15%降至3%,农户们笑称这是“铺在田埂上的冰箱”。

  数字化管理则是另一大亮点。全市农村公路均植入传感设备,能实时监测边坡位移、桥面结冰等情况。去年台风期间,系统提前预警17处险情,养护人员比喻道:“这些公路就像会‘喊疼’的孩子,哪里不舒服马上告诉我们。”

  从示范路到共富网

  眼下,湖州正以获奖公路为样板,推进2.0版“四好农村路”建设。根据规划,到2026年将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00公里,重点打造“十分钟进镇、半小时见景”的交通圈。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透露,未来将试点“公路+光伏”模式,在部分路段护栏安装太阳能板,年发电量预计可满足500户家庭用电。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这些变化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每天骑行环太湖公路的退休教师李先生说:“过去觉得‘四好农村路’是个政策术语,现在明白了,它就是家门口的樱花雨、是周末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山货出村的叮咚声。”正如交通学者所言,湖州这些美丽公路的价值,早已超越通行本身,它们既是生态文明的展示窗,更是共同富裕的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