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新闻>正文

湖州构建社会共治助残网络:政策引领、资源联动与专业服务深度融合

时间:2025-05-19作者:湖州新闻网阅读:4分类:本地新闻

  

  在浙江省湖州市,助残服务正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型,通过整合多元社会力量,构建起一张覆盖城乡、精准高效的助残网络。过去五年,湖州市残联系统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推动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连续十年稳定在10%以上,就业率达69.8%。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政策创新、资源联动与专业服务的深度融合。

  政策引领: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的“四梁八柱”

  湖州市将助残服务纳入城市发展的核心议程,先后出台《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等文件,明确要求“完善残疾人基本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2022年起,湖州启动三年创业扶持计划,为残疾人提供场地租赁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及贷款贴息,并建立创业基地,降低创业门槛。例如,一名肢体障碍者通过政策支持开设文创工作室,不仅获得5万元启动资金,还入驻市级创业园区享受共享办公资源。此外,中国残联专门出台支持浙江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为湖州试点提供顶层设计支撑。

  社会组织:从“配角”到“主力军”的蜕变

  社会组织的深度参与是湖州助残服务的亮点。全市“残疾人之家”实现乡镇全覆盖,规范化儿童康复机构覆盖所有区县,这些设施多由公益组织运营。2022年,湖州开发200余个残疾人爱心岗位,其中70%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合提供,如某连锁超市专设“无声收银员”岗位,配套手语培训服务。公益组织还主导300户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通过“一户一设计”解决轮椅使用者如厕、视障者厨房安全等痛点,改造费用中社会捐赠占比超40%。

  资源整合:让服务像“点外卖”一样便捷

  湖州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资源壁垒。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系统为每位求职者生成“就业画像”,3年内将实现就业困难群体100%帮扶。新业态就业成为突破口,云客服、网络直播等岗位由电商平台与残联共建,一名听障青年通过“云审核”培训,月收入增至4000元,相当于过去务农收入的3倍。医疗资源同样高效配置,持证残疾人享受基本医保、养老保险等缴费全额补贴,家庭医生签约率领先全省。

  专业赋能:培养助残服务的“行家里手”

  服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人才建设。湖州定期开展社工、康复师专项培训,要求从业者掌握心理疏导、辅助器具适配等技能。某社区助残员通过考核后,成功帮助一名自闭症儿童家长申请到“喘息服务”,每周由专业机构临时照护孩子8小时,缓解家庭压力。此外,残联与高校合作开设残疾人创业导师团,为文创基地提供市场分析、品牌设计等支持,已有30余个残疾人创业项目实现盈利。

  湖州的实践表明,助残服务不是“独木桥”,而是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铺就的“立交桥”。未来,随着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这座城市的残疾人群体将不仅“被看见”,更能真实触摸到共同富裕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