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儿童网球公益班助力成长
在湖州市网球中心的绿茵场上,一群身着运动服的孩子们正挥动着球拍,汗水与笑声交织成夏日最活力的画面。这里正是湖州市最新推出的儿童网球公益培训班“儿童友好 有梦童行”的培训现场。作为一项以公益为核心的体育项目,该活动自启动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吸引超过50组家庭参与,成为湖州地区儿童体育教育的新亮点。
公益初心:让网球运动触达更多孩子

网球运动素有“绅士运动”之称,但高昂的训练成本曾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此次培训班由湖州市网球协会与本地教育机构联合发起,主打“零门槛”参与,通过费用全免或阶梯式减免政策,确保不同经济条件的儿童都能享受专业培训。一位家长在现场感慨:“原本一节网球课的市场价要百元以上,现在孩子能免费学到正规动作,还培养了团队意识,真是双赢。”

科学分班:从零基础到小高手的成长路径
培训班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将学员按年龄和技术水平划分为基础班、进阶班和精英班。基础班以趣味游戏融入握拍、挥拍等基础动作教学;进阶班引入战术意识训练;精英班则配备一对一技术指导,甚至有机会参与省内青少年交流赛。主教练王老师介绍:“我们采用‘动态评估’机制,孩子每完成16课时可申请升级测试,既保证学习效果,又激发进取心。”
专业团队:党员教师与资深教练的“双保险”

师资力量是项目的核心优势。社会发展与公共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室的党员教师组成公益教学先锋队,与湖州网协认证教练共同授课。其中,拥有ITF(国际网球联合会)执教资格的教练占比达60%,课程设计融合了欧洲红土场训练经验与本土化改良。晚间时段还特别开放“家长课堂”,由教练演示如何在家用简易道具辅助孩子练习,解决课后巩固难题。

隐形收获:运动场上的性格养成课
“接球时膝盖要像弹簧一样弯曲”“击球瞬间想象自己是一棵扎根的树”——教练们用童趣化的语言诠释专业要领。研究表明,网球运动对儿童体态矫正和专注力提升效果显著。培训班更注重通过团队对抗、礼仪训练等环节,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优雅气质。8岁的学员小雨在结业展示赛上主动帮对手捡球的行为,让在场家长纷纷点赞:“这种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比技术更重要。”

社会联动:公益火种的持续传递
项目成功背后是多方资源的整合:吴兴区网协提供场地支持,本地企业赞助训练器材,浙大校友会等组织积极参与推广。据悉,第二期培训班已启动筹备,计划将覆盖面扩展至周边乡镇,并增设“运动损伤防护”家长讲座。正如活动发起人所言:“我们播下的不只是一颗网球,更是让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种子。”

夕阳西下,训练场的灯光渐次亮起。那些奔跑的身影,正勾勒出湖州儿童体育公益事业最生动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