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正文

湖州市以千个团队万名创客培育工程为抓手将农业创新与人才振兴深度融合

时间:2025-07-02作者:小张阅读:6分类:热点资讯

  湖州农创客引领乡村振兴

  近年来,湖州市以“千个团队、万名创客”培育工程为抓手,将农业创新与人才振兴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25年,全市累计培育农创客8515名、创客团队900个,这支队伍如同播撒在田野的“创新种子”,平均每名成员带动18名农户增收,形成“一人领跑、众人跟进”的共富效应。

  年轻血液注入传统农业

  翻开湖州农创客的画像,“90后”“00后”占比超五成,其中不乏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高校的毕业生。他们用无人机测绘农田、用电商直播卖土特产,甚至将陈皮、烘豆等传统农产品打造成网红爆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评价:“这批年轻人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市场运作,像给农业装上了‘数字引擎’。”目前,全市已建成10个省级农创客示范基地,成为新技术、新模式的孵化器。

  政校企联动打造培育生态

  湖州构建了“政府搭台、高校赋能、企业参与”的立体化培育体系。今年3月,市农业农村局联合高校及媒体举办“金牌农人”农创客优秀学员汇报活动,通过案例展示、资源对接等方式强化实战能力。湖州师范学院与市农科院近期达成深度合作,计划整合农业推广基地和科研资源,加速成果转化。当地企业则为湖州学院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现“人才培养—产业需求”的无缝衔接。这种协同机制,被业内人士比喻为“从实验室到田头的直通车”。

  量化成果背后的乘数效应

  若将8515名农创客比作“火种”,其经济辐射力可见一斑:按人均带动18户计算,理论上可惠及15万农户。入选省级示范基地的10个主体,则像10座“创新灯塔”,带动周边农户标准化生产。例如某糍粑加工基地通过统一品控、品牌包装,使产品溢价超30%。政策制定者特别指出:“农创客的价值不仅是数据增长,更在于激活了乡村的内生动力。”

  未来布局:从数量增长到质量跃升

  下一步,湖州将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方面扩大与高校的科研联合攻关,重点突破智慧农业技术;另一方面完善产业链配套,让创客项目“落地即生根”。正如市农业农村局强调:“要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这种“靶向培育”策略,正推动湖州从“农创客大市”向“农创客强市”迈进。

  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节点,湖州用五年时间证明:当创新思维与传统农业碰撞,产生的不仅是经济价值,更是一条可复制的“人才兴农”路径。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这片土地上的实践,或许能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一份“湖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