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湖州市宣布全面建成120个“未来乡村社区”,其中智慧养老管家系统已覆盖全市85%行政村,标志着该市率先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化发展新格局。该工程整合省级未来社区创建计划与全国居家养老试点成果,形成“数字底座+场景融合”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
治理模式:三级联动重塑养老生态
空间重构计划
创新“15分钟养老生活圈”空间模型,每个未来乡村社区辐射5-8个行政村,形成“1个中心站+7个卫星点”服务网络;
改造闲置农房建成236个“养老驿站”,集成助餐、医疗、文娱等23项基础服务。
智能管家系统
部署AI健康管家机器人4.2万台,实现老年人心率、血压等体征数据实时监测,异常情况5分钟内响应;
开发方言语音交互模块,支持太湖片吴语、河南移民方言等7种语言识别,老年人日均使用率达71%。
技术赋能:数字引擎驱动服务升级
全域感知网络
安装毫米波跌倒监测雷达1.8万套,结合UWB定位技术,实现老年人活动轨迹厘米级追踪;
云边协同平台
市级智慧养老中枢日均处理数据量超300TB,可预测未来72小时养老服务需求热力图;
村级边缘计算节点搭载国产芯片,服务响应时延控制在200毫秒以内;
适老化改造工程
完成3.7万户老年人家庭改造,配置智能床垫、防滑扶手等设施,意外伤害发生率下降58%。
服务创新:多元场景破解养老难题
助餐供应链革命
构建“中央厨房+无人配送车+智能餐柜”体系,老年餐食成本降低32%,日均服务量突破5万份;
开发代谢性疾病定制餐谱,血糖波动幅度平均减少41%。
康养融合新范式
建立“家院互融”机制,养老机构30%床位向居家老人开放短期托养服务;
推广远程康复指导系统,配备5G+AR理疗设备,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恢复周期缩短26%。
机制突破:长三角首推三权分置改革
产权创新
农户将闲置房屋20年使用权委托村集体运营,转化为养老服务设施,已盘活资产价值超12亿元;
人才培育
开设“银龄护理师”培训项目,累计认证1.2万名农村低龄老人成为专业护理员;
金融支持
发行全国首单乡村振兴养老专项债券,募集资金9.8亿元用于数字化改造。
该体系建设推动湖州养老服务质量连续三年位居浙江省首位。监测数据显示,乡村老年人日均活动半径从2019年的230米扩展至2025年的1.2公里,孤独感指数下降39个百分点。未来三年将重点攻关认知症干预、机器人护理等关键技术,打造长三角智慧养老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