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正文

爱山街道创新文明养犬宣传:执法服务化与社区共治双管齐下

时间:2025-05-16作者:湖州新闻网阅读:26分类:热点资讯

  

  爱山街道文明养犬宣传进商圈:执法与社区共筑和谐养犬环境

  初夏的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商圈,人流如织。5月15日上午,一场由爱山街道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的文明养犬宣传活动在此举行。执法人员与社区志愿者通过知识讲解、互动问答、便民服务等形式,向居民普及依法养犬、科学管理的理念,现场还设置了宠物便便箱展示区、犬只登记咨询台等,吸引了不少遛狗的居民驻足参与。

  执法下沉商圈: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

  “您好,遛狗时请系好牵引绳,及时清理粪便。”综合行政执法队员王磊一边发放宣传手册,一边耐心提醒带宠物的居民。与以往单向执法不同,此次宣传更注重“以服务促规范”——执法人员在商圈重点区域设立流动宣传点,结合典型案例解读《湖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例如未办理犬证可能面临罚款、大型犬外出需佩戴嘴套等规定,并通过“宠物扰民纠纷调解流程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居民理解执法流程。

  活动现场,一台智能犬证办理终端成为亮点。居民李女士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资料提交:“以前要专门跑政务大厅,现在逛街顺便就能办,还能领到免费牵引绳。”据爱山街道工作人员介绍,此类“执法+便民”模式已覆盖辖区6个社区,今年累计办理犬证数量同比提升40%。

  硬件升级与社区共治:让文明习惯落地生根

  文明养犬不仅依赖居民自觉,更需要社区配套支持。爱山街道借鉴湖州市首批“文明养犬引领社区”的经验,在商圈周边增设了12个宠物便便箱,箱内配备降解袋和消毒液,由志愿者每日巡查补充。这种“设施即提醒”的设计,如同“街角的文明标语”,潜移默化改变居民行为。

  马军巷社区的“萌宠公园”案例也被纳入宣传素材。该公园通过划定宠物活动区、设置隔音围栏,既满足犬只社交需求,又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爱山街道计划今年在辖区推广类似空间,并组建“养犬自律会”,邀请热心居民参与巡查劝导,形成“执法-物业-居民”三级监督网络。

  从认知到行动:长效机制的探索

  “宣传不能一阵风,关键是如何让规则转化为日常习惯。”爱山街道文明办负责人表示。为此,街道推出“文明养犬积分制”,居民参与宣传活动、纠正他人不文明行为均可累积积分,兑换宠物洗澡券或兽医体检服务。这种“正向激励”如同“存钱罐里的零钱”,点滴积累终见成效。

  执法部门则通过“智慧化”手段巩固成果。依托“浙政钉”平台,居民可一键举报不文明养犬行为,系统自动定位并派发工单至辖区队员,处理时长压缩至2小时内。数据显示,试点社区涉犬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5%。

  尾声:文明是一根牵引绳的距离

  傍晚时分,商圈广场上,一只柯基犬乖乖跟在主人身旁,牵引绳缩短了人与宠物的距离,也丈量着社区的文明尺度。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言:“养犬的快乐,应该建立在不打扰他人的基础上。”这场宣传活动,正是吴兴区以柔性治理编织社会共识的缩影——当执法者的蓝制服与志愿者的红马甲交织在街头,文明养犬便不再是口号,而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