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9日,一场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国际经贸盛会在浙江湖州拉开帷幕。这场由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牵头,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湖州市贸促会及湖州国际商会联合承办的“国际采购商湖州行”活动,如同一座横跨全球市场的桥梁,将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需求与湖州本土的产业优势紧密连接。活动首日,超过200家国际采购商与本地企业展开对接,现场洽谈规模堪比一场“微型世博会”,预计将带动湖州地区年度外贸增长至少15个百分点。

湖州制造的国际舞台
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湖州此次重点展示了绿色家居、新能源装备、高端纺织三大优势产业。一位来自德国的采购商在参观某智能家居企业时惊叹:“这里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堪比德国工业4.0标准,但成本优势明显。”这种“欧洲品质+中国效率”的组合,正是国际买家纷至沓来的核心吸引力。据现场统计,仅首日就有47家本地企业收到超过50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相当于每分钟产生1.7万美元的贸易机会。

政企联动的服务创新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州市委员会作为重要协办方,首次推出“全链条贸易服务包”,从法律咨询、出证认证到物流清关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其展览部负责人介绍:“我们像‘外贸急诊室’一样,现场为企业解决跨境贸易中的突发问题。”这种服务模式显著提升了洽谈效率,某纺织企业仅用3小时就完成了从样品确认到合同签署的全流程,比传统流程缩短80%时间。

数字化赋能跨境合作
活动特别设置的“云洽谈区”成为亮点,通过VR工厂漫游和实时翻译系统,国际采购商可远程考察供应商实力。一位巴西买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走进”湖州某光伏企业车间,当场敲定价值120万美元的组件采购协议。这种“屏对屏代替面对面”的创新模式,让地理距离不再是贸易障碍,预计将为参会企业降低30%以上的商务差旅成本。

文化软实力的经济转化
主办方巧妙地将湖州丝绸、湖笔等非遗技艺展示融入商务洽谈间隙,形成独特的“文化+贸易”场景。一位日本采购商在体验紫笋茶道后,主动提出将传统茶器纳入采购清单。这种“以文促商”的策略,使得文化产品类订单占比达总成交额的12%,远超往届5%的平均水平。
长效机制构建未来

活动不仅着眼当下交易,更建立了“国际采购商湖州联络站”长效平台。该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贸易数据,确保后续合作的可追溯性。湖州市贸促会办公室透露,通过此类活动积累的海外渠道资源,已帮助本地企业平均缩短国际市场开拓周期18个月,相当于为企业节省了约200万元的前期调研成本。
夜幕降临时,太湖畔的经贸对接仍在继续。这场融合数字科技与传统产业、政府服务与市场机制的贸易促进活动,正以“湖州样本”向世界展示中国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新路径。正如参会专家所言:“当一座城市能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有温度的服务,它就自然成为了全球供应链不可替代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