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便民信息>正文

湖州建成全国最大智慧稻渔共生矩阵 数字技术重塑千年农耕文明‌

时间:2018-09-19作者:晓晓阅读:38分类:便民信息

  

  10万亩农田植入“生态芯片” 智能系统驱动亩均效益突破万元大关‌

  2025年5月10日,湖州市农业农村局披露,通过三年数字赋能攻坚,全市智慧稻渔共生系统覆盖面积达10.2万亩,较2022年增长320%,带动3.6万农户实现亩均综合产值1.2万元,同比增长34%。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湖州将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尖端技术与传统稻渔共生系统深度融合,开创“智水养田、慧管丰产”的现代农业新范式。

  数字基座重构生产逻辑

  四大智能系统构建高效生态闭环:

  水质智控系统‌:部署2500套水下传感器实时监测溶氧量、pH值等18项指标,AI算法自动触发增氧机作业,病害发生率下降65%

  精准饲喂平台‌:轨道机器人按需投喂小龙虾、罗氏沼虾等水产,饲料转化效率提升40%,养殖周期缩短15天

  虫情防控网络‌:田间智能诱捕器联动无人机施放赤眼蜂,农药使用量较传统模式减少53%

  产量预测模型‌:卫星遥感+地面物联网生成三维生长图谱,稻谷亩产预估误差率低于2%

  南浔万亩生态稻虾示范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从投苗到收割全流程可视化管控,亩均小龙虾产量突破450斤。

  共生效益激活共富动能

  多元增收模式形成良性循环:

  绿色溢价‌:建成全国首个稻渔产品区块链溯源平台,“跑道鱼”“生态米”品牌溢价率达30%

  农旅融合‌:开发VR捕鱼、智能插秧等体验项目,8个基地入选长三角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碳汇交易‌:78家农场加入农业碳账户体系,累计交易碳汇12.6万吨,户均增收3800元

  吴兴织里稻蟹共生基地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联营机制,农户可通过手机APP远程参与养殖决策,户均年收入达9.8万元。

  技术标准输出全国

  湖州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模板:

  装备创新‌:研发履带式稻渔管理机器人,攻克水田复杂地形作业难题,作业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7倍

  模式迭代‌:推出“稻-溪流鱼”“稻-菌轮作”等6种新型共生组合,土地利用率提升至92%

  人才培育‌:建成全国首个稻渔数字工匠学院,累计培养智能农机操作员、数据分析师等新农人2300余名

  随着《智慧稻渔共生系统建设规范》省级标准正式实施,湖州计划至2026年实现全市30万亩稻渔田数字化改造,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9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