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莫干山迎来旅游旺季。这座曾以“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闻名的山脉,如今正以“全球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新身份吸引国内外游客。据统计,今年1-8月,莫干山接待游客超28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2亿元,民宿入住率达75%,远超江浙沪周边同类景区。
民宿集群催生“洋家乐”经济模式
走进莫干山麓的仙潭村,白墙黛瓦的民宿与竹林云海相映成趣。法国设计师托马斯·梅耶正在自家民宿“云谷居”调试新引进的智能控温系统:“我们保留了夯土墙和木梁结构,但植入了地暖、新风和语音控制系统。”这种“东方美学+西方舒适”的混搭,正是莫干山民宿3.0时代的缩影。
目前,莫干山已形成由650余家民宿组成的产业集群,其中30%由外籍人士投资运营。裸心谷、西坡、大乐之野等品牌民宿平均房价达2000元/晚,仍供不应求。当地创新推行的“民宿主理人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建筑设计、服务标准、生态保护等12项考核筛选经营者,确保行业品质化发展。
山林经济激活全域旅游
在海拔600米的庙前村,村民王建国将自家茶园改造成“采茶+制陶”体验工坊。“过去采茶季人均收入3000元,现在游客DIY陶艺茶具就能带来日均万元流水。”像这样的农文旅融合项目,莫干山已培育47个,带动周边8个村庄集体经济增长超20%。
景区管委会最新推出的“莫干山森呼吸计划”更显巧思:12公里竹海慢跑道配备负氧离子监测屏,民国别墅群开放剧本杀实景场馆,连废弃的采石场都变身星空观测台。数据显示,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019年的1.2天延长至2.8天,二次消费占比提升至63%。
国际范与乡土味共融共生
在刚结束的莫干山国际艺术周上,瑞士灯光艺术家克劳德·李的竹林光影秀与本地非遗“竹叶龙”舞同台竞技。来自上海的游客张晓薇感叹:“上午跟着法国大厨学做可丽饼,下午就能体验采菱角、挖冬笋,这种文化碰撞太独特了。”
这种融合得益于政府的精准施策。德清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当地建立“乡村遗产保护基金”,对62幢民国别墅、14处摩崖石刻实施数字化建档,同时引入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TNF100越野赛等国际IP,形成“东方文化沉浸+国际户外运动”的双重吸引力。
【记者观察】
从百年前传教士建造的避暑别墅,到如今世界游客向往的旅居胜地,莫干山的蜕变印证着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当竹林深处的咖啡馆飘出哥伦比亚咖啡香,当夯土墙里的智能家居对话千年竹海,这座山脉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旅游的新范式。据透露,杭德市域铁路将于2026年贯通,届时上海至莫干山将实现90分钟直达,这片绿水青山的故事还将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