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太湖旅游度假区迎来旅游旺季。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以“太湖”命名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里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元的文旅业态和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成为游客体验“诗画江南”与“现代湾区”魅力的热门目的地。
山水相融,尽显太湖生态之美
清晨的太湖畔,薄雾轻笼,湖面波光粼粼,成群的水鸟掠过湿地,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度假区依托55公里湖岸线,打造了“太湖、湿地、山林”三位一体的景观体系。南太湖畔的“黄金湖岸”景区,游客可骑行于滨湖绿道,远眺湖中帆影;漫步渔人码头,感受渔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交融;登上地标建筑“月亮酒店”,360度俯瞰太湖壮阔全景。
近年来,度假区通过太湖禁渔、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使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我们坚持‘生态优先’,让游客既能享受自然之美,也能感受到生态保护的成果。”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业态升级,解锁“全时旅游”新玩法
入夜后,度假区化身“光影乐园”。太湖古镇的水舞烟花秀点亮夜空,非遗打铁花、国潮巡游等节目吸引数万游客驻足;月亮广场的霓虹灯倒映湖面,湖畔夜市汇聚湖鲜美食、文创手作,烟火气与艺术感交织。
针对暑期市场,度假区推出“水陆空”立体体验项目:水上帆船、皮划艇、尾波冲浪让年轻人畅享运动激情;龙之梦动物世界的“夜游模式”开启亲子科普之旅;长田漾湿地公园的露营基地则成为家庭游客的避暑天堂。
值得一提的是,7月至8月举办的“南太湖音乐节”和“星空电影节”,以“文旅+音乐”“文旅+科技”模式吸引长三角年轻客群,单日最高客流突破5万人次。
文化赋能,激活千年溇港遗产
作为太湖溇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核心区,度假区深挖“溇港文化”内涵。小梅村、义皋古村等传统村落经保护性开发,推出古桥探秘、桑基鱼塘研学等项目;太湖博物馆通过数字技术还原“溇港圩田”水利智慧,成为文化打卡地。“带孩子来体验捕鱼、采菱角,既能游玩又能学历史,很有意义。”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说。
交通便利,长三角“2小时度假圈”渐成
随着沪苏湖高铁即将通车,湖州至上海车程将缩短至40分钟。度假区目前已形成“高铁+高速+水上航线”立体交通网,配套的智慧旅游系统提供“一键预约”“无感停车”等便捷服务。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度假区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同比增长35%,其中长三角客源占比达75%。
【旅游贴士】
*交通:上海、杭州自驾约1.5小时可达;高铁至湖州站后乘公交20路直达。
*住宿:月亮酒店、太湖君澜温泉度假酒店及多家精品民宿可供选择。
推荐路线:渔人码头—太湖溇港景区—长田漾湿地—太湖古镇—湖州影视城。
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正以“生态为底、文化为魂、产业为核”,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这个夏天,不妨来此感受“湖光万顷净,岚色四围浮”的诗意,体验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太湖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