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便民信息>正文

无证之爱

时间:2025-09-15作者:湖州新闻网阅读:14分类:便民信息

  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有一家不起眼的打印店。每天清晨六点半,林伟会准时推开卷帘门,开始一天的工作。而此刻,他的妻子晓芸正在家中为七岁的女儿准备早餐和上学要用的文具。这样的生活,他们已经过了九年。

  林伟和晓芸是一对特殊的夫妻——他们没有结婚证。

  “不是不想领,而是不能领。”林伟苦笑着解释道。2008年,晓芸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时,不慎丢失了身份证。由于家庭原因,她与家人断绝了联系,无法回原籍补办。没有身份证,她成了城市里的“隐形人”。

  两人相识于2010年,当时林伟在一家印刷厂工作,晓芸是厂里的临时工。“第一次见到她,就被她的笑容打动了,”林伟回忆道,“但当她告诉我她没有身份证时,我知道我们未来的路会很难走。”

  确实很难。没有结婚证,意味着他们的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没有户口本,孩子的出生证明成了问题;没有社会保障,任何一场疾病都可能摧毁这个脆弱的家庭。

  “最困难的时候是孩子生病。”晓芸的眼圈微微发红。2016年冬天,女儿突发高烧,需要住院治疗。由于没有医保,所有的医疗费用都必须自掏腰包。“那一晚,我们抱着孩子跑了三家医院,最后只能选择最便宜的那家。林伟连夜向朋友借钱,我抱着滚烫的孩子在医院走廊里等待天亮。”

  这样的事情在这个家庭中并不罕见。租房需要身份证,他们只能租住最老旧的房子;找工作需要身份证,晓芸只能打零工;甚至办理手机卡,都不得不借用别人的身份。

  然而,就是这样一段没有“证明”的婚姻,却走过了九个春秋。

  “爱不需要证明,”林伟说,“它存在于每一天的生活中。”每天中午,晓芸会准时为丈夫送来自己做的午饭;每个周末,林伟会带着妻女去公园散步;每年晓芸的“生日”(她自己选定的日子),林伟都会送上一份小礼物。

  他们的故事在社区里悄悄传开,邻居们从一开始的不理解逐渐转变为接纳和帮助。楼下的张阿姨会帮忙照看孩子,隔壁的小年轻会教晓芸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学习软件,打印店的老主顾们也常常多关照生意。

  “他们比很多有证的夫妻更像夫妻,”社区工作人员小陈说,“九年如一日地相互扶持,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晓芸的身份问题最近出现了转机。在公安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帮助下,她终于与家人取得了联系,补办身份证的程序已经启动。

  “等拿到身份证,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领结婚证。”晓芸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然我们知道,那张纸不会改变我们的感情,但它是给我们爱情的一个正式认可。”

  在这个充斥着各种“证明”的时代,林伟和晓芸用九年的相濡以沫证明了:最深的爱,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生活中;最真的情,从来不需要任何外在的证明。

  傍晚时分,打印店打烊了。林伟拉着女儿的手,晓芸挽着丈夫的胳膊,三人有说有笑地走向家的方向。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最终融合在一起,再也分不清彼此。

  这份没有证书的爱情,静静地绽放在城市的角落,不张扬,却坚韧;不华丽,却持久。它提醒着我们:在所有的规章制度之外,还有最纯粹的人类情感,它超越形式,直指人心。

相关文章:

1.特殊交易2025-09-17

2.母与女2025-09-16

3.残香无痕2025-09-16

4.死亡之舞2025-09-16

5.死无对证 (原声版)2025-09-16

6.死宅之地2025-09-16

7.重生之嫡女不善·动态漫画2025-09-16

8.黄飞鸿之怒海雄风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