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便民信息>正文

武当山之天履奇缘

时间:2025-09-19作者:湖州新闻网阅读:10分类:便民信息

  在武当山云雾缭绕的金顶之下,一场看似寻常的游客相遇,却牵出了一段跨越六十载的道缘奇话。近日,一位来自广东的七旬老人携着一双破旧不堪的布鞋,重返武当山紫霄宫,只为归还一双鞋,却揭开了一段尘封多年的温暖往事。这则“天履奇缘”的故事,迅速在当地传为美谈,也成为武当山深厚人文底蕴的生动注脚。

  事情还需追溯到今年清明前夕。春日的武当山乍暖还寒,紫霄宫前的银杏树才刚抽出嫩芽。来自广东潮州的陈老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拄着拐杖,小心翼翼地护着一个褪色的布包,一步步踏进紫霄宫大门。在太子洞附近的一处石阶旁,老人突然停住脚步,从布包中取出一双已经泛白、鞋底磨损严重的黑色手工布鞋,缓缓放在一块山石上。

  这一举动引起了正在巡查的景区工作人员李师的注意。他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时,老人眼眶湿润,道出了一段埋藏心底数十年的记忆。原来,1962年,当时年仅十六岁的陈老先生因家庭变故,独自一人从广东北上至武当山寻亲未果,盘缠用尽,困顿不堪。时值隆冬,他脚上的鞋子早已破洞,双脚冻得红肿僵硬。就在他蜷缩在紫霄宫廊下瑟瑟发抖时,一位值守的道长发现了他。

  “那位道长话不多,只是蹲下来看了看我的脚,便转身回了房。”陈老先生回忆道,“不一会儿,他拿来了一双崭新的黑布鞋,底子很厚,还塞着一双毛线袜。”道长不仅赠予他鞋袜,还给他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姜汤面,临走时又塞给他几个馒头和两元钱路费。“我问道长名号,日后报答,他却只摆手说:‘出门在外,难处谁都有。鞋合脚就好,不必记挂。’”

  由于当年行程匆忙,陈老先生未能好好致谢便下了山。随后几十年间,他经历了下乡、返城、工作、成家,人生起起落落,但始终忘不了武当山上那份雪中送送的温暖。这双布鞋他穿了整整八年,补了又补,始终舍不得丢弃。“那些年,每次穿上这双鞋,就想起道长的善意。它让我相信,再难的时候,世上总会有好心人。”

  十多年前,陈老先生退休后便开始尝试联系武当山方面,希望找到当年的道长或其后人,无奈年代久远,线索寥寥。最终,他决定亲自再来一趟武当山,哪怕只是将这份感恩的心意带回那片给予他温暖的土地。

  听完老人的叙述,景区工作人员深受感动,协助他在紫霄宫内多方打听。虽然由于年代久远,未能找到当年那位道长的具体信息,但现任紫霄宫管委会负责人表示,这种“善念相续”的故事在武当山并不罕见。“武当山是道教圣地,向来有‘济世利人、齐同慈爱’的传统。道长们修行山中,慈悲助人本是平常事,往往施恩不记,但受者却铭记一生。”

  更巧的是,在协助陈老先生寻找的过程中,景区档案室一位工作人员偶然发现了一份1960年代的值守记录册。泛黄的纸页上,简短记载着一位姓王的道长曾在1962年冬季负责紫霄宫后勤事务,其特征与陈老先生描述的颇为相似。虽无法百分之百确定,但这一发现仍让陈老先生激动不已:“知道有这样一位道长存在,我心里的感念就有了方向。”

  如今,这双承载着六十载温情与感恩的布鞋,已被武当山道教协会作为“山志人文见证物”收藏展出,旁边附有这段故事的简介。许多游客听闻后,特意前去观看。一位来自河南的游客感叹道:“原本是来感受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的,没想到还遇到这么温暖的故事。武当山不仅有仙风道骨,更有厚德载物的人间情义。”

  武当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以宏伟的古建筑群和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闻名于世,更在漫长的历史中积淀了无数的人文故事。这片云雾深处的仙境,不仅是修行者的道场,更是无数善念生根发芽的土壤。陈老先生的故事,就像山间清泉,涓涓流淌,映照出传统文化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价值理念,也让这座圣山在巍峨之外,更添一份动人的温度。

  一段跨越一甲子的感恩之旅,一双早已磨损的布鞋,连接起了两位老人、两个时代的情谊。它无声地诉说着:世间最美的奇缘,莫过于善意的传递;最深的道缘,存于平凡人的寸心之间。武当山依旧云卷云舒,而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发生。

相关文章:

1.西北风云2025-09-21

2.雷德怒潮2025-09-21

3.雌雄双辣2025-09-21

4.赌棍2025-09-21

5.隔壁惊魂2025-09-21

6.走投无路2025-09-21

7.陆小凤传奇之决战前后2025-09-21

8.陆小凤传奇之绣花大盗202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