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讯】深秋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陈炉古镇的青石板路上。七十三岁的老窑工李文生推开木门,掸了掸粗布衫上的瓷粉,像过去五十六年里的每一个清晨那样,走向镇东头的龙窑遗址。窑火已熄十八载,但他仍保持着烧窑时的作息。“听听风声也好,”他说,“这座小镇啊,连风穿过匣钵墙的声音都和别处不同。”
陈炉古镇,这座因“耀州瓷”而闻名千年的耀瓷小镇核心区,正迎来一场静悄悄的复兴。随着《我在耀瓷小镇等你》文化项目的深入推进,昔日窑火辉映的盛景正在以全新的方式苏醒。
耀州瓷始于唐代,盛于北宋,曾被列为宋代六大瓷系之一。其刻花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宋元时期更是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陈炉古镇作为耀州窑一脉相承的烧造基地,至今保留着“炉山不夜”的独特风貌——当地居民用废弃的匣钵垒砌院墙,陶片铺就小道,形成“脚下踩瓷片、头顶罐罐墙”的奇观。
在古镇核心区的“耀瓷文化创意园”里,“八号作坊”的主人宋小梅刚刚开窑。蒸汽氤氲中,一件件天青色的刻花茶具显现出温润的光泽。“这是复原的宋代月白釉,”她小心翼翼地捧起一只斗笠碗,“釉色要烧出玉的质感,刻花要刀刀见笔锋。”这位八五后女孩毕业于西安美院,六年前毅然返乡重拾祖业。如今她的工作室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游客不仅能观赏传统耀瓷制作全过程,还能体验手工拉坯、刻花等工艺。
宋小梅的转型正是耀瓷小镇发展的缩影。当地政府通过“传统+现代”双轮驱动,一方面保护修复了明代窑炉、清代作坊等历史遗存,另一方面引入现代美学的设计理念。在文创园展厅里,传统耀州瓷与现代设计碰撞出奇妙火花:青瓷刻花与不锈钢结合成了台灯,倒流壶原理被运用到智能茶具中,就连镇上的路灯都是耀瓷梅瓶造型。
“我们要让千年窑火焕发新生机。”耀瓷小镇管委会主任赵振峰指着沙盘介绍,小镇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已吸引四十七家陶瓷企业入驻,形成创意设计、工艺制作、展示销售、体验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去年小镇接待游客六十八万人次,陶瓷产业产值达九点三亿元。
午后阳光正好,国际陶艺学会的专家团队在龙泉窑遗址考察。带队的日本陶艺家山本哲也跪在窑址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出土瓷片:“耀州瓷的橄榄青釉色独一无二,这种翡翠般的质感是北方青瓷的巅峰。”他的团队将与当地合作,建立国际陶艺创作营,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来这里寻找灵感。
夜幕降临时,古镇广场上正在举办“陶瓷音乐节”。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用陶瓷编钟演奏《春江花月夜》,空灵的瓷音回荡在千年古镇上空。游客们围坐在陶瓷烧烤炉旁,品尝当地特色的陶瓷火锅——这种用耐火土烧制的器皿,既能保持食材原味又环保无污染。
七十三岁的李文生老师傅也来到广场,他最近被文创园聘为技术顾问。“老祖宗的手艺断不了,”他摩挲着新烧制的耀瓷茶盏,釉面在灯光下泛起青玉般的光泽,“你看这开片,多像凤凰的羽毛。”
晚风拂过罐罐墙,发出清越的鸣响,仿佛在应答老师傅的话。在这座活着陶瓷博物馆里,千年窑火正以新的方式延续,等待着每一个前来探寻陶瓷之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