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西南边陲的云岭村,一场连日的暴雨冲刷山体后,几位村民意外发现了一处被泥石流冲开的古老洞穴。洞中散落的龟甲残片,以及刻于石壁上的诡异符号,揭开了一段被岁月尘封三千年的秘密。这个看似寻常的发现,最终指向了一部即将震撼整个文史界的作品——《龟甲秘事之拨云见日》。
《龟甲秘事之拨云见日》是由知名历史小说作家陈砚秋历时五载潜心创作的长篇力作。该书以虚实交织的笔法,构建了一个围绕古老龟甲文明展开的宏大叙事。作品不仅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探秘之旅,更对华夏文明的早期形态提出了大胆而严谨的推想。
“我们从未想过,那些被雨水冲出来的碎片,竟能牵出如此波澜壮阔的故事。”云岭村村委会主任李建国在电话采访中告诉记者。据他回忆,发现洞穴后,当地文物部门迅速介入,初步鉴定其为商周时期一处罕见的祭祀遗址。这一发现引起了陈砚秋的极大兴趣,他多次深入当地,走访考察,与考古学家、古文字学者进行深入交流,最终将真实的历史碎片与恢弘的艺术想象熔于一炉,铸就了这部作品。
该书责任编辑、人民出版社文学编辑部主任张薇透露,《龟甲秘事之拨云见日》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拨云见日”的学术探险。陈砚秋在创作中参考了大量尚未公开发表的考古报告与古籍文献,并咨询了多位国内顶尖历史学家。书中所描绘的“龟甲文明”,其信仰体系、社会结构和天文历法,虽属文学虚构,却根植于扎实的学术研究,呈现出令人信服的历史质感。
“陈老师做的不仅仅是在写小说,”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梁鸿宇在评价此书时说道,“他是在进行一种‘叙事考古学’的尝试。他用文学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拂去时间的尘埃,试图让现代读者触摸到那些甲骨卜辞背后鲜活的情感与思考。这种基于史实又超越史实的创作,为我们理解自身文化的源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龟甲秘事之拨云见日》的核心情节围绕一套神秘龟甲展开。这套龟甲上记载的并非单纯的占卜之辞,而是一部关于古代先民观测天象、制定历法、治理洪水的史诗性文献。主人公们为破解龟甲密码,跨越时空阻隔,与古代的祭司、星官展开对话,在解谜的过程中,逐渐揭示了一个早已失落的上古智慧体系。小说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既有对古老谜团抽丝剥茧的智力快感,也有对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深刻描摹。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此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其成功打破了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壁垒。它将艰深的考古学、古文字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中,让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汲取历史知识,感受中华文明的深邃与辉煌。
目前,《龟甲秘事之拨云见日》已进入最后的编校阶段,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出版方表示,该书的首批印刷量将创下同类题材作品的新高,可见市场对其期待之热切。一部源于偶然发现的文学作品,正等待着为更多读者拨开历史的迷雾,得见文明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