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日报讯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湖州市知识产权创造与转化运用能力持续提升。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01件,连续四年稳居浙江省第二位,有效发明专利量、高价值专利量同比分别增长11.6%和26.4%,均创历史新高。这一成绩标志着湖州以制度创新激发动能、以服务能级助推转化的“科创样板”成效显著。
制度创新:构建市县联动“湖州模式”
作为全国首个实现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全覆盖的设区市,湖州通过政策先行先试,形成市县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南浔区、吴兴区分别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县和试点县,安吉县成为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地位凸显,全市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占比突破93%,新增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数量增速达89%,居全省首位。
服务赋能: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湖州通过“湖知慧”知识产权服务品牌累计服务企业超2000家次,全市专利转让许可累计达1.1万件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突破240.3亿元,惠及企业707家次。同时,知识产权保险实现首单赔款落地,为企业创新风险“兜底”提供新方案。
全省协同: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助力跃升
湖州的突破亦是浙江省深化科技创新的缩影。2023年启动的《浙江省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明确提出“需求引领、精准培育”原则,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专利布局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杭州、钱塘等地同样表现亮眼:杭州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62.55件,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钱塘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二,创新指数增幅居全省首位。
未来展望:打造全域创新生态圈
湖州市市场监管局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人工智能+专利转化”场景应用,探索AI大模型精准匹配供需,并依托知识产权产业园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浙江省科技厅亦强调,将围绕“平台+技术+企业+产业+人才”协同发力,以“创新深化”工程持续提升省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结语:从专利“量质齐升”到成果“高效转化”,湖州以制度创新和服务能级提升,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范例。在政策、服务、生态的多维支撑下,浙江正加速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