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本地新闻>正文

飞奔去月球(原声版)

时间:2025-09-15作者:湖州新闻网阅读:15分类:本地新闻

  夏夜的风裹挟着蝉鸣穿过窗棂,小女孩菲菲托着腮帮,目不转睛地望着天边那轮皎洁的明月。对她而言,那不仅仅是一个天体,更是所有思念与幻想的寄托——她相信,逝去的妈妈正在那里守护着她。这个充满温情与执念的起点,正是动画电影《飞奔去月球》(Over the Moon)为我们铺开的奇幻旅程。近日,该片原声版的全线上映,再次以其精湛的视听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内核,引发了观众与业界的广泛热议。

  《飞奔去月球》由传奇动画师、曾执导《小美人鱼》并参与创作《美女与野兽》的格兰·基恩(Glen Keane)执导,Netflix与东方梦工厂携手打造。影片讲述了小女孩菲菲在母亲去世后,为了证明母亲曾经讲述的嫦娥传说是真实的,凭借过人才智和坚定信念,自己动手建造火箭飞船,开启了一场通往月球的非凡冒险。影片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原声版”的呈现。这里的“原声”并非单指语言,更核心的是其原创音乐部分。影片本身就是一部歌舞动画,音乐是推动叙事、抒写情感的绝对灵魂。

  原声版中,由奥斯卡奖得主、《La La Land》配乐大师贾斯汀·赫维兹(Justin Hurwitz)操刀创作的配乐磅礴而充满想象力,既有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激昂澎湃的管弦乐,也有巧妙融入的电子音效,完美勾勒出从烟火气十足的中国小镇到光怪陆离、绚烂无比的“月球仙境”Lunaria的时空转换。而由作词人诺拉·“可可”·萨姆(Norah \"Coco\" Sam)参与创作的多首原创歌曲,如那首充满力量与渴望的主题曲《Rocket to the Moon》,以及嫦娥在派对上炫目登场时演唱的《Ultraluminary》,不仅旋律抓耳,极具传唱度,更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音乐元素共同构成了影片独一无二的听觉标识,使得原声版成为了体验这部作品最完整、最富感染力的形式。

  除了听觉盛宴,《飞奔去月球》在视觉层面同样达到了极高水准。影片动画风格独特,巧妙地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与三维动画的现代感相结合。在地球上的场景,色调温暖、笔触细腻,充满了东方家庭的生活气息;而一旦进入月球领域,画面瞬间变得色彩炸裂、天马行空,霓虹闪烁的奇异生物、糖果色的奇幻地貌,构建了一个既古老又未来的超现实世界,视觉冲击力极强。这种大胆的创意和精湛的技术执行,充分展现了制作团队的艺术野心与雄厚实力。

  然而,《飞奔去月球》绝非一部仅靠视效和音乐撑场面的“炫技”之作。其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它用一个科幻冒险的外壳,包裹了一个关于“失去与告别”的深刻情感内核。影片的核心矛盾并非简单的正邪对抗,而是女主角菲菲内心拒绝接受母亲离去的创伤与执念。她飞向月球、寻找嫦娥的真正动机,是为了向父亲、也向自己证明妈妈的故事是真的,从而紧紧抓住与母亲最后的联结。而月球上那位光彩照人却同样被心结所困的嫦娥,恰似菲菲内心悲伤与偏执的镜像。影片的后半段,实则是两个角色相互映照、彼此救赎,最终学会放下执念、拥抱新生活的过程。它用一种奇幻的方式,非常温柔地向小观众乃至成年人阐释了如何与逝去的亲人告别,如何带着爱继续前行这一永恒的生命课题。

  此外,影片的文化表达也值得称道。作为一个根植于中国神话的故事,它并未止步于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试图进行现代性的解读与融合。嫦娥的故事被赋予了新的悲剧色彩和人性深度,而影片中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从家庭聚餐的饺子、旗袍,到建筑风格和民间传说,都显得自然而亲切,呈现了一种文化自信的、融于日常的东方美学,为全球观众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新颖的窗口。

  自上映以来,《飞奔去月球》原声版获得了众多影评人和观众的好评。许多观众表示,影片的原创音乐余音绕梁,画面美得令人窒息,而故事所带来的情感共鸣更是远超预期,让人们在欢笑与惊叹之余,不禁潸然泪下。它成功地证明了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可以深刻探讨普世而厚重的情感主题。该片也成功斩获了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其实力获得了国际最高电影奖项的认可。

  总而言之,《飞奔去月球》原声版是一部集视听创新、情感深度与文化韵味于一体的优秀动画作品。它不仅仅是一次飞向月球的奇幻冒险,更是一场直抵内心的情感旅程。它告诉我们,告别不是遗忘的起点,而爱,是能够穿越时空、指引我们前行的那束最亮的光。在这个秋天,不妨沉浸于这段原声之旅,让这段充满勇气、音乐与爱的故事,温暖你的心扉。

相关文章:

1.特种兵归来3:绝密战场2025-09-17

2.特种保镖22025-09-17

3.龙门笑传2025-09-17

4.特勤精英之逃出生天2025-09-17

5.死无罪证2025-09-16

6.死无对证2025-09-16

7.武林怪兽2025-09-16

8.武林外外传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