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正文

我们的爱情

时间:2025-09-14作者:湖州新闻网阅读:4分类:热点资讯

  昨夜的首都剧场,镁光灯最后一次熄灭时,观众席陷入了一种罕见的寂静。没有人立即起身,掌声不是瞬间爆发,而是如同渐起的潮水般,从某个角落开始蔓延,最终汇成持续七分钟的海浪——这是话剧《我们的爱情》首演落幕时的场景。一位中年观众擦拭眼角时喃喃自语:“这讲的哪里是戏,分明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我们的爱情》取材于作家陈砚秋同名小说,由青年导演林帆耗时三年改编搬上舞台。作品以八十年代西北某科研大院为背景,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爱到分离,又在三十年后的城市街头偶然重逢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全剧依靠大量生活细节和人物对话,构建起中国社会数十年来情感观念的变迁图谱。

  “我们想探讨的不是爱情的浪漫,而是它的韧性。”林帆在演出后的采访中说道。这位以先锋戏剧见长的导演,此次选择了极度克制的叙事方式:“排演时我们砍掉了所有煽情的音乐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离外在修饰,最后只剩下生活最本真的质地。”

  舞台上,退休工程师李建国和丧偶的教师李秀兰相隔三十年重逢的那场戏,成为全剧的情感爆点。两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中间隔着恰到好处的二十厘米距离,对话中穿插着长达两分钟的沉默。编剧巧妙地将台词压缩到极致,而演员通过手指的细微颤抖、欲言又止的嘴唇和偶尔交汇又迅速躲闪的目光,演绎出岁月积淀下的复杂情感。

  “这种沉默比任何誓言都更有力量。”戏剧评论家张维教授在观后评价道,“作品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比说出来的更重要;那些没有实现的相守,比朝夕相处更持久。”

  值得关注的是,该剧对老年群体的情感生活给予了罕见关注。制作团队在创作前期走访了多个城市的老年社区,收集了近百位老人的爱情故事。“我们发现很多老年人对情感的需求被严重低估了。”制作人王媛告诉记者,“他们不是没有爱的能力,只是缺乏表达的渠道和空间。”

  这种现实主义关怀获得了观众的积极回应。六十五岁的退休教师王女士观剧后表示:“终于看到一部理解我们这代人情感的作品。我们的爱情或许没有鲜花钻戒,但那些一起扛过的艰难岁月,就是最深沉的表白。”

  《我们的爱情》的成功或许正源于这种普遍的情感共鸣。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情感质量的追求反而更加迷茫。剧中那段跨越三十年的爱情,既是对过去的回溯,也是对当下的诘问:当剥离了房子、车子、存款这些外在条件,爱情还剩下什么?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在剧场前台停留,有人翻看节目册上的老照片,有人给伴侣发送信息,还有一对银发夫妻静静地握紧了彼此的手。艺术总监李明哲站在二楼看台观察着这一切:“这就是戏剧的意义——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唤醒每个人心中沉睡的情感记忆。”

  这个春天,《我们的爱情》将持续演出至五月中旬。据票务平台数据显示,三成购票者选择了连续观看两场,这个数字在话剧场次中颇为罕见。或许正如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所写:“好的爱情故事不是让你相信爱情,而是让你相信自己曾经真正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