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正文

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这座浙江城市凭什么

时间:2018-04-17作者:百晓生阅读:7分类:热点资讯

  

  在庄严的北京会场内,湖州市委书记连坤明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全国双拥模范城”牌匾,这一刻,不仅标志着湖州自1994年以来连续第九次斩获这项国家级荣誉,更凝聚着军地双方三十载风雨同舟的深厚情谊。这座太湖之滨的城市,以“七连冠”为起点,始终将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如今向着“八连冠”目标迈出坚实步伐,书写了新时代军民鱼水情的鲜活样本。

  强军兴市的湖州路径

  湖州军地双方创新提出“富国、强军、兴市”三位一体发展理念,把解决官兵“三后”难题(后路、后院、后代)作为突破口。数据显示,近三年累计安置退役军人就业超2000人,子女入学优待政策覆盖率达100%,这些数字背后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职业”的生动实践。正如一位驻湖部队军官所言:“家属随调像坐高铁一样顺畅,孩子上学如同走绿色通道。”这种“后方无忧,前线无畏”的保障机制,成为湖州双拥工作的金字招牌。

  从荣誉到责任的升华

  在蝉联殊荣的喜悦中,湖州更清醒地认识到:双拥不是“奖牌争夺战”,而是军民融合的系统工程。市委书记连坤明在授牌仪式后强调:“每块牌匾都是新考卷,要用服务强军备战的实效来作答。”为此,市财政专项设立双拥创新基金,支持部队战备训练设施升级,同时将军事需求纳入城市规划“一张图”,例如在高铁站建设中预留军事运输接口,这种“城市建到哪里,拥军跟到哪里”的前瞻布局,赢得军方高度评价。

  模范县的示范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长兴县在此次评选中同步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形成市域双拥“双星联动”格局。该县首创的“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园”模式,已培育出37家军创企业,年产值突破5亿元,像蒲公英般带动周边区县复制经验。一位退役特种兵创办的无人机公司,如今成为应急抢险的民间尖兵,这种“退伍不褪色”的转化,正是湖州双拥工作“造血式”创新的缩影。

  传统与创新的交响曲

  湖州的双拥基因深植于历史土壤。从战争年代的“军鞋送前线”,到和平时期的“科技拥军实验室”,服务形式在变,但“把军队当长城、把军人当亲人”的传统未变。去年建成的全国首个双拥数字云平台,实现“优抚政策秒推送、困难诉求码上办”,这种“老传统+新算法”的组合拳,让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感慨:“当年靠腿跑出来的双拥,现在用指尖就能续写新篇。”

  站在“九连冠”的新起点,湖州正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谋划双拥2.0版本。据透露,军地联合制定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进入审议阶段,拟重点打造长三角国防动员协作区。正如市委书记连坤明所言:“双拥是湖州的城市胎记,更是面向未来的通行证。”在这座“荣誉等身”的城市里,每一块牌匾都是军民同心铸就的丰碑,每一次蝉联都是对初心的庄重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