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金委十年盛会:绿色金融新里程
在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绿金委)成立十周年的重要节点,2025年7月4日,绿金委年会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在浙江湖州隆重召开。这场被誉为“绿色金融风向标”的盛会,吸引了中国人民银行、百家金融机构代表及学术界的顶尖专家,参会机构数量突破历史纪录,如同一场“绿色金融的奥林匹克”。

十年深耕:从理念到实践的跨越
绿金委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以推动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为核心使命。本次年会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更显意义非凡。开幕式上,绿金委主任马骏以“十年树木”为喻,回顾了委员会如何从政策研究、市场工具创新到国际合作的三级跳——从最初的“播种育苗”到如今“枝繁叶茂”,中国绿色信贷余额已占全球三分之一,绿色债券发行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前列。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的改革路径
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以“两条铁轨”比喻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关系:一方面,监管层通过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环境信息披露等“轨道铺设”,为市场运行提供框架;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如碳挂钩债券、绿色ABS(资产证券化)等,则像“高速列车”般推动资金流向低碳领域。据透露,2024年中国绿色金融产品规模较十年前增长逾20倍,相当于为地球减碳贡献了1.5个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价值。

湖州样本:地方实践的全国意义
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湖州的绿色金融改革经验成为会议焦点。当地通过“绿贷通”平台撮合银企对接,累计放款超2000亿元,相当于为每平方公里土地注入1.4亿元绿色资本。一位参会银行代表感慨:“湖州模式就像一台精密的灌溉系统,让每一滴金融活水都能精准滴灌环保项目。”

百家争鸣:跨界碰撞的思想盛宴
本届年会特设“碳中和目标下的金融创新”“生物多样性金融”等12个分论坛,上百家机构提交的案例报告摞起来高度超过3米——这一细节被主持人调侃为“绿色金融的珠穆朗玛”。国际机构代表分享的“自然资本核算”工具引发热议,有学者将其比作“给大自然开资产负债表”,为生态价值货币化提供新思路。

未来十年:从跟随到引领的雄心
闭幕环节发布的《绿色金融十年展望报告》提出,到2035年中国绿色金融将实现“三个转变”: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提升,从国内主导转向全球规则制定,从单一环境效益转向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马骏总结道:“下一个十年,我们要让每1元绿色投资产生2元的社会回报。”这番愿景,恰似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点燃了一盏“中国灯塔”。

(注:本文数据及核心观点综合自绿金委年会官方披露信息及与会嘉宾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