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热点资讯>正文

聚焦假装上班公司:共享工位背后的真实职场图景

时间:2022-07-21作者:晓晓阅读:46分类:热点资讯

  2025年4月21日,一则关于“北京假装上班有限公司”落地的公告引发热议。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类“公司”虽以猎奇概念包装,却真实承载了当代职场人的多元需求——从失业者的避风港到创业者的协作平台,共享工位正成为城市中的新兴职场生态‌。

  一、从噱头到刚需:共享工位里的“真实上班”

  “假装上班公司”最早作为网络热梗出现,但迅速在全国落地。以上海静安区的“唯度联合办公空间”为例,其单日工位费低至9.9元,月租1280元,吸引自由职业者、失业者甚至“摸鱼族”入驻。记者观察到,多数租赁者将工位布置成个性化办公场景,有人专注敲代码,有人召开线上会议,与普通公司无异‌。

  在北京通州一处农场改造的共享空间,失业的建筑师、设计师聚集于此,利用免费WiFi和办公设备接私单、筹备创业项目。创始人宫正则称:“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重回职场的仪式感。”‌

  二、用户画像:谁在花钱“上班”?

  失业者的“避风港”‌

  深圳某电子贸易公司老板将闲置办公室以30元/天的价格出租,为失业者提供“打卡”场所。一位用户坦言:“每天假装出门上班,至少不用面对家人的担忧。”‌

  自由职业的效率革命‌

  财务工作者辛琦在共享工位将代记账效率提升5倍,自媒体从业者王女士则通过跨行业交流拓展资源‌。

  填补简历空白的“缓冲带”‌

  部分用户通过租赁工位获取“在职证明”,为求职背调提供背书‌。

  三、商业模式:游走于合规边缘的创新

  尽管“假装上班”概念吸引眼球,其本质仍是共享办公的变体:

  低成本运营‌:成都某工作室以40平米空间容纳10个工位,日均成本仅30元/人‌;

  风险争议‌:部分机构涉嫌违规代缴社保、虚构在职证明,存在法律隐患‌。

  四、社会情绪折射:职场焦虑的另类出口

  心理咨询师分析称,这类空间既缓解了失业者的“社会脱节”焦虑,也为自由职业者提供了对抗惰性的场景‌。上海白领赵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辞职后,他每天到共享工位学习编程,最终转型为独立开发者,“在这里,假装上班成了真实奋斗的开始”‌。

13.png

  结语‌

  “假装上班公司”的兴起,映射出职场人对抗不确定性的韧性。当传统雇佣关系松动,这种介于居家与职场之间的“第三空间”,或将成为城市职涯的新常态——毕竟,工位上的咖啡杯、私人物品和专注身影,早已超越了“假装”的范畴‌。